2010年青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液化气体运输车应该情况

  科学发展观,加快转方式、调结构步伐,坚持“全党抓工业”的指导方针,实施“重点突破工业”战略,不断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,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,加快发展现代农业,高度关注民生,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,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,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,为“十二五”时期和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一、综合

 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。初步核算,2010年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(P)达346.4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1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33.7亿元,增长4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191.9亿元,增长12.7%,其中,工业增加值179.7亿元,增长11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120.8亿元,增长16.4%。一、二、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0.2:57.5:32.3优化为9.7:55.4:34.9。人均生产总值38008元(按年末汇率折算为5739美元),增长14.7%。

 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。2010年,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,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14155人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3%;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043人,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802人,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591个;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980人,比去年增加103人,全市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为2.9%;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5600人。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,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、医疗、工伤参保人数分别为99762人、113016人、96264人,比上年末分别增加2928人、6003人、13601人;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,人均月增资150元;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。

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.7%。2010年,在食品和居住价格上升的共同拉动下,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.7%。从构成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看呈“五升三降”格局,食品与居住类价格上涨比较突出,分别上涨8.4%和8.5%,其他各类分别为: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升1.5%,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.2%,交通和通讯类上升1.3%,衣着类价格下降0.3%,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.3%,娱乐教育

  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.5%。从月度价格变动走势看是“由高走低再爬高”,一月份上升3.3%,六月份上升2.1%,十二月上升4.3%,超过3%的有9个月,其中11月份涨幅创近两年来的新高上涨5.9%。

 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:工业支撑作用不强,缺少大型企业、大型项目;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,经济外向度不够高;粗放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;服务业发展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;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等等。

  二、农业

  2010年,市委、市政府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,加大农业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,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,农业生产运行良好。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7.5亿元,增长9.8%,其中:粮食、瓜菜、果品、畜牧、花卉产业比重达95%以上。

  主要农作物产量基本保持稳定。2010年,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6.7万亩,比上年下降1.0%;粮食总产量43.5万吨,下降3.1%。蔬菜面积34.5万亩,与上年基本持平,蔬菜总产量126.8万吨,增长1.0%;瓜类面积11.9万亩,比上年略增,瓜类总产量44.6万吨,下降2.2%。水果总产量9.9万吨,下降3.1%。

 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。2010年,全市生猪存栏27.5万头,比上年增长8.6%;牛存栏3.2万头,增长41.1%;羊存栏6.5万只,增长18.9%;家禽存栏692万只,下降9.1%。生猪出栏41.8万头,增长9.6%;牛出栏3.5万头,增长37.5%;羊出栏9.2万只,增长11.1%;家禽出栏2704万只,增长23.5%。肉类总产量8.3万吨,增长16.2%;禽蛋产量2.8万吨,下降8.1%;奶类产量4.6万吨,增长56.0%。

 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。2010年,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7.2万千瓦,增长11.0%。其中,农用排灌机械41.5万千瓦,增长21.4%;农用运输车41428辆,增长8.1%;农用拖拉机11497台,增长8.7%;联合收获机2224台,增长9.0%;农村用电量61583万千瓦小时,增长3.8%;化肥使用量14.7万吨,比上年略增。

  三、工业

  2010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,少说多干,狠抓落实,深入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,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,加快企业规模扩张,大力发展镇街工业园区,力促工业经济做大做强,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,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。

 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。2010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6家,实现总产值857.5亿元,增长29.6%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6.96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9.96%。主要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,其中:原油加工量252.3万吨,增长13.5%;液化石油气14.4万吨,增长64.4%;液压元件138.4万件,增长31.2%;水泥140.8万吨,增长10%;无缝钢管20.3万吨,增长14.9%;齿轮5.6万吨,增长33.5%;挖掘、铲土运输机械2万台,增长39.6%。

  经济效益稳步回升。2010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(不含烟厂)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6.2亿元,增长29.8%;实现利税51.6亿元,增长25.1%;实现利润34.8亿元,增长21.6%;实缴税金21.8亿元,增长33.6%;总资产贡献率22.39%,提高0.16个百分点;全员劳动生产率31.59万元/人,同比增长31.3%;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351.2%,同比提高40.5个百分点。2010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90家(含烟厂,下同),比上年增加47家;利润总额超过千万元的企业达69家,比上年增加16家;利税超过千万元的企业达112家,比上年增加28家;实交税金超过千万元的企业达33家,比上年增加11家。

  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。2010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73.15万吨标准煤,取水总量为1223万立方米,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和万元增加值水耗均超额完成“十一五”节能目标任务。

  名牌创建工作有新进展。2010年,山东金保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、山东青州微粉有限公司、青州市力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获“山东名牌”;青州市坦博尔服饰有限公司获“中国驰名商标”;山东华诚高科胶粘剂有限公司、青州市建富齿轮有限公司、青州市金青云新材料有限公司、山东荣利中石油机械有限公司、山东青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、山东乐义化工有限公司获“山东省著名商标”;山东百特电子有限公司、青州尧王制药有限公司等九家企业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;潍坊市潍微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;山东百特电子有限公司、山东吉青化工有限公司、

  青州贝特化工有限公司新增为潍坊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。

  四、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

 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。2010年,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.5亿元,比上年增长22.8%,其中:规模以上投资达233.3亿元,增长22.7%。从投资结构看,一产完成4.8亿元,增长71.4%,占规模以上投资比重为2.1%;二产完成104.6亿元日本强震对我国经济影响几何?,增长20.1%,占规模以上投资比重为44.8%;第三产业完成123.9亿元,增长25.2%,占规模以上投资比重为53.1%。

  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。2010年,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28.2亿元,下降3.8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115.1万平方米,增长64.2%,商品房销售额30.9亿元,增长75.6%。

  建筑业快速发展。2010年,全市三级以上建筑安装、装饰企业达49家,完成总产值47.9亿元,增长52.5%。工程结算收入39.7亿元,增长51.5%。

  五、运输邮电业

 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。2010年,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2公里,完成了皂户村、顾家庄村、洞顶村等19个村的村村通油路改造工程共32.4公里,截止2010年底,村村通油路率达到100%。完成了郑林路、滴泉村至临朐界公路、张横路等县道改造工程11.3公里;完成了高柳桥、时河桥、大王桥等4座危桥改造工程。客运网络化建设继续完善,竣工完成了青州汽车客运北站南附楼工程,实现了公铁无缝对接;出租车市场更加规范,新增加更高档次的出租车50余辆,使

  青州市出租车保有量达到469台,高居潍坊各县市区首位;车辆超载超限治理成效明显。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659356万吨公里,客运周转量71964万人公里。

  邮政事业稳步发展。2010年,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781.5万元,下降12.6%(邮政储蓄银行分营,不含银行数据造成下降)。函件总数完成221.8万件,下降8.8%,包裹完成2.16万件,增长46%;特快专递平稳发展,全年累计完成18.4万件,增长4.7%;报纸累计完成1137.3万份,杂志26.6万份。邮政储蓄平均余额18.2亿元,比上年下降14.2%。

  电信业保持持续发展。2010年,全市电信企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4.17亿元,比上年减少1.3%。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77万户,比上年增长27%,固定电话用户14.5万户,减少12%。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91710户,增长31.9%。

  六、国内贸易

 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。2010年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.4亿元,比上年增长18.7%。其中,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.1亿元,增长19.3%,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7.2个百分点;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元,增长12.9%。

  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的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,蔬菜类、干鲜果类、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3.0%、27.5%、22.0%,服装类、鞋帽类、针纺织品类分别增长22.3%、25.2%、125.1%;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势强劲,化妆品类、金银珠宝类和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.9%、60.4%和23.7%,汽车类增长49.3%,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8.8%,中西药品类增长23.6%。

  七、对外经济与旅游

  对外经贸工作较快发展。2010年,全市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300万美元,同比增长29.4%,其中出口23787万美元,增长27.9%,进口4513万美元,增长38.1%;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个,其中老企业增资项目5个,新设外资企业项目5个,完成合同利用外资4968万美元,增长213.2%,实际到帐外资2501万美元,增长153.7%;派出外派劳务人员777人,减少17.7%,实现劳务合同额1990万美元,减少7%,营业额1410万美元,减少7.6%。

  旅游业保持良好增势。2010年,全市坚持“旅游立市”的发展战略,狠抓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开发,新规划建设云门山生态度假区、九龙峪生态旅游度假区、“古城

  文化”旅游区、东方花都整体提升项目等十大旅游项目;旅游宣传实现新突破,成功举办了2010国际旅游小姐年度总决赛等活动;A级景区创建取得新进展,泰和山进行了4A级景区初评,双贝生态体育公园、博物馆、七色花街通过潍坊旅游局AAA级初评。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870万人次,实现门票收入7580万元,旅游总收入39.3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20%、25%、26%。

  八、财政金融保险

  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。2010年,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3.4亿元,增长19.2%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.1亿元,增长23.0%;完成国地两税收入41.1亿元,增长22.9%。地方财政支出19.7亿元,增长15.5%,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,

  文化体育与传媒、医疗卫生、城乡社区事务、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64.3%、61.7%、52.1%、44.6%。

  金融运行积极平稳。2010年末,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7.8亿元,较年初增加48亿元,增长17.8%,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0.3亿元,较年初增加25.4亿元,增长12.4%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9.8亿元,较年初增加34.3亿元,增长19.6%。

  保险业健康发展。2010年,全市实现保费收入7.9亿元,比上年增长27.5%。其中,财产险保费收入1.8亿元,增长18.3%;寿险保费收入6.2亿元,增长30.5%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,支付各项赔款1.6亿元,增长10.9%。市场体系更加完善,新增保险公司4家,总量达到31家。

  九、科学技术与教育

 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。2010年,全市完成各类计划申报23项,其中:国家级4项,省级5项,潍坊市级14项;安排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4项,先后有41项科技成果通过省、潍坊市鉴定验收;获得潍坊市以上科技进步奖45项;组织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处,潍坊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处,民营科研服务机构达到124处;组织9家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评审,组织75家企业参与潍坊市级民营科技企业认定;指导成立了“山东省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”。

  专利工作成绩突出。2010年,全市共申请专利828件,比上年增长51.6%;完成专利授权814件,增长60.2%,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件。

  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。2010年,全市教育系统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,以加快学校建设、实施素质教育、规范办学行为、教师队伍建设、校园安全稳定等工作为重点,各类教育健康发展。全市普通高中8处,在校生18615人;职业学校3处,在校生14324人;初中36处,在校生38622人;小学140处,在校生60042人。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%,3-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0%以上,适龄儿童小学、初中入学率、巩固率均达到100%。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新突破,本、专科录取人数达5295人。

  十、

  文化、卫生、体育

  文化事业协调推进。2010年,全市12处镇、街道文化站通过了潍坊市文化站建设达标验收,达标率为100%;市图书馆荣获山东省“读者喜爱的图书馆”,并荣获“国家一级图书馆”称号;全民读书节活动荣获山东省“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”称号。在全市开通有线数字电视10万户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,开展了2010年新春文化艺术节、全市民间文化艺术节、第三届全民读书节等品牌文化活动,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(

  青州)花卉文化艺术节、国际旅游小姐大赛颁奖典礼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、世界旅游小姐古城巡游摄影展览等大型活动;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,全年共送戏下乡90场次,图书下乡服务17次,送图书下乡1800余册;举办各种大型展览47次,举办各种文化活动86场次,下基层辅导106次,共开设声乐、舞蹈、钢琴、二胡、古筝、吉他等辅导项目十余项,培养各类

  文化、文艺人才1000余人。

  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。2010年,全市卫生工作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,以大众卫生理念为统领,以深化改革为动力,以科技为先导,以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,全面提升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,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。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56所,床位4997张,卫生技术人员6203人。其中:各类医院、卫生院13所,床位3918张,卫生技术人员4747人。新农合参合率达100%,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,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,报销比例最高提高到70%,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。

 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。2010年,以“全民健身共创和谐”为主题,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,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作为凝聚人气、振奋人心,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大事来抓。全年共举办规模较大、参与面较广、影响较大的全市性体育竞赛活动17次。全年参加潍坊市各项锦标赛18项,夺得金牌64枚,银牌35枚,铜牌49枚。参加省第二十二届运动会获得金牌16.37枚、银牌9枚、铜牌4枚。向市以上运动队输送运动员30人。其中

  青州籍运动员成昌松代表我市参加2010年11月份在广州举办的亚运会获得一枚金牌。

  十一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

  城建工作成绩斐然。2010年,初步构建起“两城四区”城市发展框架,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7.5平方公里。路网功能进一步完善,完成南环路景观工程、开发区中心路人行道工程、花都大道主路面拓宽工程等市政道路建设;城市绿化水平全面提升,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.98%和25.3平方米,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。城市供热面积不断扩大,新增供热面积2万平方米,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604.1万平方米;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,新增天然气管道106公里,达335公里,天然气用户达7万户,用气人数达24.5万人,城区天然气管网覆盖面达98%以上,管道燃气普及率达71%;推行精细化管理,改造提升中心医院南路、北路、夏庄街等7条社区小路,解决了背街小巷路不平、灯不亮、水不畅的问题,市容市貌明显改观;强化供水管理和水源地保护,水质合格率、管网压力、设备完好率均达100%;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,全年新启动农村新房建设7899户,其中连片建设完成4519户,分散新建完成3380户,危房改造完成3229户,完成总投资16亿元。

  环保工作扎实有效。2010年,环保部门以百项重点工作落实为主线,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为重点,采取强有力措施,不断强化环境监管,加大执法力度,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,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可吸入颗粒物(PM10)、二氧化硫(SO2)、二氧化氮(NO2)日平均分别为0.056mg/nm3、0.048mg/nm3、0.036mg/nm3,达到国家控制标准。化学需氧量(COD)、氨氮、二氧化硫(SO2)、烟尘和工业粉尘年排放量分别为2586.32吨/年、605.32吨/年、8525.2吨/年、3450.84吨/年、4539.17吨/年,均在控制指标之内。

  十二、居民生活与人口

 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。据抽样调查,2010年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56元,比上年增长12.2%;人均消费性支出10684元,增长9.0%;人均住房面积32.4平方米。农民人均纯收入8811元,增长14.5%;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51元,增长15.8%;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.1平方米。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270元,增长17.0%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达25270元,增长11.7%。

  液化天然气运输车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。2010年,全市出生人口9461人,出生率10.37‰;死亡人口4395人,死亡率4.82‰;自然增长率5.55‰;年末户籍总户数273528户,户籍总人口914047人,其中男性460674人,女性453373人,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.34人。

  注:1、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或初步统计数字。